找到相关内容849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云法师:《恒河之月》序

    奔劳,竞逐物欲,被色相所蒙蔽,被外境所转动。现代生活更是纷扰多欲,生态失衡,心灵失驭。“百忧感于心,万事劳其形。”何能自在?怎能无惑?   常常省思:要如何在烦恼里、生死海...道出了真诚的禀性,洋溢着无尽爱心。   《长夜将尽》、《善意历劫》是如何顽强超越缠身病苦,征服心灵痛苦的陷阱。《驾驭心境》、《一念之间》磨炼心志,让受创的心灵重新振奋。   《化烦恼为菩提》、《雁...

    法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2174520.html
  • 唯识宗的修行法

    修习位:这一个阶位就是修道位,从通达位进入初地起,到第十地,以无分别智断二,依我空、法空证悟唯识理。此一阶段要经过十地位,修十波罗蜜,断十重,证十真如。   5.究竟位:菩萨修至十地满心金刚无间道,断二种子,证二空理,转烦恼得涅槃,转所知得菩提,成就佛果,达到究竟解脱。   以上举出一些方法,提供给大家参考,其实修学唯识最终的目标就是转识成智。识,是生死的根本;智,就是佛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5679255.html
  •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㈠

    障蠲。力用就是他有什么用?可以做什么?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以做什么呢?可以破除三就是它的力用。 三是什么呢?第一报。第二业障。第三烦恼。 报有依报、正报两种。什么叫正报?什么...,将来就不会受恶的果报,这是报。 业障。业是事业的业,功业的业。无论出家人或在家人,一定要做一种事业,做这种事业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困难发生,发生困难的问题,就会生出烦恼,就会生出种种不愉快的...

    宣化上人讲述

    |心经|非台颂解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328221782.html
  • 紫虚居士:以唯识论的观点谈修行中的各种无明

    心渡生回小乘向大乘者称为大阿罗汉。    四、烦恼与所知:   烦恼就是我,它源于枝末无明,源于众生对三界的见惑,使众生贪执一个“真实的我”,因此产生各种“我所有、我所爱”,造各种恶业因果,起各种烦恼,故称烦恼。因执著有我,故对世间不舍,若又加上因果未尽则在修行上造成第七识无法停止不动,因此不断攀缘如来藏的种子,使第六识不得清净,无法转...

    药师山 紫虚居士

    唯识|无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13101129237.html
  • 中观宗“不许诸法有自相”的问题

    ,也就是这个道理。所谓“不见”,也就是不能了知的意思。  中观宗说:“世俗谛法,在已断尽烦恼的圣人心前,唯是世俗”。有人误解为:“青等诸法,在凡夫心前,为世俗谛;在已断尽烦恼的圣人心前,唯是世俗,非世俗谛。”这是对于中观宗所说的“世俗谛法”和“世俗谛之谛义”没有分辨清楚而引生的误解。首先应当知道“世俗谛法”,不论对什么人都是存在的。而世俗谛的“谛”字义,则是由无明力而安立的,故在已断尽烦恼的...

    法尊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945555.html
  • 如来藏在吾人身中

    ,那么就可以依如来藏无生的智能,进修相见道所应得的别相智而达初地通达位,进修地上菩萨所应得的道种智,乃至得一切种智,亦即从明心开始,经历近三大阿僧祗劫断除二(烦恼、所智障)而究竟成佛,度脱无量无边...藏的七转识种子却有染污,未如 世尊一样究竟清净,因此须经过二大无量数劫断除烦恼种子现行而断除分段生死,其如来藏(阿赖耶识)舍阿赖耶识名,改名为异熟识,再经历一大无量数劫断除烦恼种子随眠、所知障随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1952918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 辨得果品第六

    再加上不断地持戒、修定,就能使善根快速增长并成就。所以,士用果是一种作用的结果,它建立在等流果的基础上。  “净谓障断得永离系。”“净”释离系果,指远离烦恼系缚,让烦恼永远消失后所成就的果。它是建立在...障灭。”障灭果是灭除障碍后所成就的结果。比如在见道位灭除了见惑,在修道位又灭除了修惑,声闻乘的修行就灭除了烦恼。而菩萨的修习、佛果的成就不仅是断除烦恼,同时也灭除所知。灭除障碍后所成就的结果就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556500.html
  • 金刚界曼荼罗略释

    欲界色界无色界之迷妄,使成正觉,故名降三世。降三世明王足踏大自在天与乌摩妃,此二天者,即人格化的烦恼与所知也。烦恼有妨涅槃 ,所知有碍菩提,非摧断之,不能成佛。此两会尊数略同,第八会为大曼荼罗...证实相之理,其体坚固,不为一切烦恼所破,犹如金刚宝石之坚固,不为外物所坏,故金刚界具有智、果、始觉、自证等诸义。反之,如来之理性存在于一切之内,由大悲辅育;犹如胎儿在母胎内,亦如莲花之种子蕴含在花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0956711.html
  • 以唯识论的观点谈修行中的各种无明

    所有见思二惑者为四果阿罗汉,又能起心渡生回小乘向大乘者称为大阿罗汉。   四、烦恼与所知:  烦恼就是我,它源于枝末无明,源于众生对三界的见惑,使众生贪执一个“真实的我”,因此产生各种“我所有、我所爱”,造各种恶业因果,起各种烦恼,故称烦恼。因执著有我,故对世间不舍,若又加上因果未尽则在修行上造成第七识无法停止不动,因此不断攀缘如来藏的种子,使第六识不得清净,无法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,所知...

    紫虚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1373053.html
  • 金刚经释义二十二

    大的声闻、缘觉,一种是大心的凡夫,最上根利智的凡夫,他们能听懂“金刚经”,早就去除了五欲六尘的心,不必在金刚般若法会上再告诉如何去降伏五欲,降伏六尘。二乘人断了烦恼,证得了阿罗汉、辟支佛。声闻证得阿罗汉,缘觉证得辟支佛。他们怎么能证得阿罗汉、辟支佛呢?因为烦恼都是从五欲、六尘的妄想心上生起的,他们既然断了烦恼,哪里还会有贪图五欲,执著六尘的妄想心呢?大心凡夫发了菩提心要想去度众生,这里就起了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00681564.html